一年前,因董事长郑志瑛被杀案轰动全国的邯郸银行,赶在这几天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发出了半年报。
半年报显示,2025年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1-6月,邯郸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99亿元,同比增长20.68%。但在营收增长超过两成的情况下,邯郸银行净利润仅为4.23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6.14%。
邯郸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出现明显剪刀差,原因在于上半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高达9.92亿。
而去年前三个季度,邯郸银行信用减值损失8.31亿元,今年仅前两个季度,就超过去年前三个季度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总和。
为此,大公国际在邯郸银行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中不客气地指出: 邯郸银行盈利能力面临较大考验。
稍作探究发现:其实邯郸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激增从2023年就开始了。2023年当年,邯郸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从上年度的5.62亿元突然猛增至12.92亿元,足足翻了2倍多。
如果进一步探究,邯郸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源于贷款减值损失,也就是不良贷款压力大幅增加,从而需要大幅增加贷款减值损失计提规模。
因此,从根子上说,这一切都是因为邯郸银行的贷款质量不行造成的。
但翻阅年报,我们发现,2022-2024年,邯郸银行年报公开的不良率仅为1.90%、2.24% 、1.38%。
作为一家河北地级市的城商行,这样的不良率,看起来已经很体面了,甚至比很多上市城商行和股份行的不良率都要体面。
所以,现在需要追问的是:邯郸银行是真有这么“美”还是“涂脂抹粉”的结果?
翻阅邯郸银行2024年年报还发现:与贷款质量高度相关的重组贷款占比及规模、三阶段贷款占比及规模等详细数据却未见披露。
更重要的是,连贷款迁徙率指标,尤其是体现潜在不良贷款风险水平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这一重要指标,也未见披露。
对此,邯郸银行是选择性遗忘还是故意为之?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但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邯郸银行极不寻常的关注类贷款占比,还是漏出了其真实贷款质量的底裤。
2024年,邯郸银行关注类贷款(逾期90天及以内的贷款)规模超过123亿元,在其总贷款规模中的占比高达8.90%。
而2023年,邯郸银行关注类贷款规模和占比更加逆天,规模居然达126亿元,占比高达10.07%!
如果往前再回溯几年,从2020-2022年,邯郸银行关注类贷款规模和占比分别为26.89亿元(占比3.84%)、44.57亿元(占比4.6%)、95.32亿元(占比8.04%)。
而2020-2024年,国内银行业关注类贷款平均占比仅为2%-3%之间。也就是说,过去几年至今,邯郸银行关注类贷款数据都极不正常!
众所周知,关注类贷款就是不良贷款的潜在蓄水池,邯郸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长期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这表明:长期以来,邯郸银行对贷款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严重不足,贷款风险监控和预警明显滞后,其潜在不良率和真实贷款质量值得严重怀疑。
以2024年为例,邯郸银行的真实不良率,真的只有年报中公布的1.38%吗?可能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继续追问,邯郸银行潜在的不良贷款率可能是多少?
这方面有一个重要数据,就是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这是银行贷款从关注类贷款向不良贷款迁移的比率,是一个专门反映银行贷款质量的恶化趋势指标。
但如前文所述,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这一重要指标,在邯郸银行2024年年报中却未见具体披露。这,究竟邯郸银行财务部门疏忽了还是有意为之?
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探究。
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的中报数据显示,全部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平均为28%。
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平均为22.2%,股份制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平均为28.8%,中小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平均为28.6%。
邯郸银行作为一家中小银行,我们就取28.6%这一关注类贷款的平均迁徙率数据为参考,估算一下邯郸银行2024年潜在的不良率水平。
估算后,2024年邯郸银行潜在不良贷款规模将在28亿元的规模基础上再新增36亿,达到64亿元。由此计算邯郸银行的潜在不良率将高达4.62%,远高于年报中公开的1.38%这一不良率水平。
同样,如果以此回溯,在过去几年间,邯郸银行的潜在不良率都将远高于其年报中公布的不良率。
去年8月,在邯郸银行董事长郑志瑛意外遇害后,张海红和王志刚两位新帅迅速补位,分别就任邯郸银行新董事长和行长。到今年8月,张海红接棒董事长刚满一年。
2025年,两位新帅又将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优财一号将持续关注。